工信部发布的《机械基础件、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》随着2015年的到来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。此规划中指出,在政策支持下,到2015年,轴承行业的销售额将达到2220亿元。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份额及触手可及的客观销售额,作为经销商的你,库存管理达标了吗?
对于经销商来讲,日常的好库存管理不但能够加快资金的使用率、提高产品的周转率,而且还可以降低仓库的使用成本、节约运营成本。但是在轴承行业传统的销售模式下,轴承经销商的订货模式大多还停留在“不定期不定量”的方式下,库存也是处于无科学管理的自由状态。
产品积压,占用资金成本
库存产生积压,原因主要有经销商迫于公司任务的压力,或者是对市场需求缺乏调研、对客户需求把控缺乏准确性,没有做科学的销量预测而是仅凭个人印象。积压的库存不但影响现金流动、增加资金占用成本,还会导致库容压力增加,增加仓库管理成本。避免库存积压首先要清楚自身的销量,对历史销售数据进行销量的分析和预测;其次设定合适的订货频率是非常必要的,可以根据地区客户的需求特点采用“定期不定量”或者“定期定量”的方法,一般情况下采用库存管理的“1.5倍原则”,当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,如销售的淡旺季、客户关系的变化等等。
备货不足,错失交易机会
有些经销商为避免库存积压,盲目减少备货量,没有设定安全库存,于是容易产生库存管理的第二个问题----“缺货”。经销商往往在主动或被动压货之后,因为一系列原因如果销售无进展,则面对厂商就会小心翼翼,对市场的需求也不敢做出决策,于是为了不积压库存就减少订货及库存量。备货不足,不但会丧失交易机会,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客户的满意度,导致业绩下滑、客户流失。有的经销商缺乏与厂商商协调合作、共谋发展的意识,只想从厂商获取最大利润,于是将库存管理的成本转嫁给厂商。此类经销商也不设备货库存,订货频率大、单批订单量小,不但增加公司物流成本、运营成本、降低客户满意度,而且一旦与厂商关系激化,厂商则会选择其他经销商,其将最终失去货源。为避免缺货现象发生,订货时需考虑设置安全库存量外,还应该考虑市场需求的稳定性、连续性、产品的寿命周期及配送时效等因素。
结构性差,资金利用未达最大化
库存结构的合理性,主要是产品型号种类的细分问题。在轴承销售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,比如同一型号的轴承几个月销量一直很稳定,于是按照以往销量备货,结果发现销量却大大下降了,结果是此型号轴承分为普通型和免维护型,此次订货未标明免维护,于是造成销量下降。因此,库存管理中的品类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。库存结构一般可以采用80:20定律,即将80%的资金用于最畅销的20%的品类,当然,另外80%的产品型号也是合理库存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,切勿将其忽略。
可见要把握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点,既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又要达到企业资金的受益目标,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是企业发展中尤为重要的。当然,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,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也发生着变迁,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,以科学的方法做好库存管理,才有可能在轴承行业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抓住每一次的销售机遇。面对2220亿的销售额市场,你的库存做好准备了吗?